柱狀活性炭以優質煤、椰殼、木屑為原料,經系列生產工藝精加工而成。外觀呈黑色圓柱形顆粒,廣泛應用于氣體處理、污水處理、脫硫脫硝、溶劑回收、制氮機、空分設備、噴漆車間等領域。
柱狀活性炭用于有毒氣體的凈化,廢氣處理,工業和生活用水的凈化處理,溶劑回收等方面也比較廣泛。
目前工業適用的脫硫脫硝活性炭直徑分別為5mm、7mm或9mm的柱狀體,其生產工藝路線與普通柱狀活性炭基本相同。與常規活性炭比較不同處在于,脫硫脫硝活性炭是一種綜合強度(耐擠壓、耐磨損、耐沖擊)比一般活性炭高出很多、比表面積比普通活性炭小,但中孔比例發達的吸附材料,同時與普通活性炭相比,活性焦具有更好的循環脫硫、脫硝適應性能。
柱狀活性炭應用于工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如石化行業的無堿脫臭(精制脫硫醇)、乙烯脫鹽水(精制填料)、催化劑載體(鈀、鉑、銠等)、水凈化及污水處理;電力行業的電廠水質處理及保護;化工行業的化工催化劑及載體、氣體凈化、溶劑回收及油脂等的脫色、精制;食品行業的飲料、酒類、味精母液及食品的精制、脫色;黃金行業的黃金提取、尾液回收;環保行業的污水處理、廢氣及有害氣體的治理、氣體凈化;以及相關行業的香煙濾嘴、木地板防潮、吸味、汽車汽油蒸發污染控制,各種浸漬劑液的制備等。活性炭在未來將會有極好的發展前景和廣闊的銷售市場。
柱狀活性炭對水體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有比較好的吸附效果,可使水體中各種揮發性有機物去除率達到25%~65%。比較各種不同分子量有機物的吸附規律可以看出,對于揮發性有機物,分子量越大,它們的去除率就越高。這與苯酚與陽離子嫩黃的吸附規律類似,即對于水體中的小分子有機物而言,分子量越大,越容易被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對分子量小于480以下的可提取有機物有著很好的去除效果,而對大分子有機物的去除效率很低。這主要是由于活性炭的微孔結構空問位阻效應,太大的有機物分子不能進入到活性炭的孔隙內部,只能在活性炭的表面吸附
通過對活性炭對揮發性及有機物的吸附效果進行對比得出以下結論:
活性炭對揮發性有機物與可提取有機物吸附有著較大的差別。揮發性有機物隨分子量的增大,其吸附效果越好,而可提取有機物隨分子量的減小,其吸附效果越好。這主要是由于揮發性的有機物主要是一些極性比較小的有機物,而可提取的有機物是極性比較大的有機物,活性炭本身可以看作是一個非極性吸附劑,對水中非極性物質的吸附能力大于極性物質的吸附能力。而且,吸附質分子大小與活性炭呈一定比例時,*有利于吸附。對于極性較小的分子,分子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
主要結論:活性炭對水體中各種有機物的吸附有非常大的競爭性,其對各種有機物吸附量的大小不僅與有機物的分子結構有關,而且與水體中有機物種類的多寡有關。同時,對于揮發性有機物與可提取有機物,它們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量與分子量的大小關系截然相反。可提取有機物隨分子量的增大,其吸附性能減弱;而揮發性有機物隨分子量增大起吸附性能亦增大。
煤質柱狀活性炭廠家針對不同的用途開發了不同的材料,材料的種類一直在增加。這么多不同種類組成的材料混雜在一起,使廢料的再生循環很困難。因此,從提高金屬材料的再生循環性這一觀點來看,金屬制品的*部部件由單一合金體系制造是*理想的,而且所含的合金元素的種類越少越單純,煤質柱狀活性炭其再生循環就越容易。
從這個角度考慮,超級通用合金即是合金種類*少,而且能滿足多種用途要求的標準體系合金。為此,需要能夠滿足通用特性(比如按每類部件對耐熱性、耐蝕性、高強度等具體性能要求的不同而進行分類)的合金系,煤質柱狀活性炭廠家具體的合金可通過在同一合金系中僅變化成分配比而制得(通用合金)。另一方面,在再生循環時,難以使廢料的品位一致,也難以避免由于雜質的混入而造成的化學成分變化。所以為了易于再生循環,需要成分變化對特性帶來的影響較小,煤質柱狀活性炭組成變化兼容性好的合金系。
通用合金由有限的元素構成,通過改變其配比可在大范圍內改變其性能的合金系,煤質柱狀活性炭廠家可列舉如下,系鋼:改變的相對含量,可得到鐵素體鋼到不銹鋼等一系列鋼種,這些鋼的組織及性能有很大的變化。改變的相對含量,煤質柱狀活性炭可使合金的組織與性能發生很大的變化。各種鋼實際應用得很多,研究開發有很大進展
技術指標
| 分析項目 | 測試數據 | 分析項目 | 測試數據 |
| 碘值 | >1000mg/g | 強度 | >92% |
| 比表面積 | >850m2/g | 亞甲蘭值 | 120-150mg/g |
| 總孔容積 | >0.8cm3/g | 余氯吸附率 | ≥85% |
| 充填密度 | 0.35-0.55g/cm3 | 規格(直徑) | 1.5-8MM |
指標參數
| 項目 | 指標參數 |
| 粒度(mm) | φ1.5-9.0mm |
| 碘吸附值(mg/g) | 800-1200 |
| PH值 | 7-11 |
| 水分(%) | 6 |
| 灰分(%) | 10 |
| 裝填密度(g/l) | 450-650 |
| 四氯化碳(%) | 40-90 |